世界共同目標

聯合國組織針對環境破壞研究後發現,溫室氣體是主要的兇手,而1980年代之後,各國政府及企業也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視為重要議題。從UNFCCC的『東京議定書』到『巴黎協議』,不再使用「溫室氣體減量」作為各國對抗氣候變遷的標準,而是以「升溫上限」作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 — 1.5℃ 和 2.0℃ 。但目前成效有限,世界各國已將2050零碳經濟視為主要目標。我國農產品以出口為主,近年來因歐、美產品碳足跡之要求,造成產品推廣之壓力。

劃時代 碳匯經濟

碳匯(Carbon Credit)亦即碳信用額,是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產物,屬於一種補償方案。簡單來說,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碳匯,排放過量二氧化碳的國家需要向其他國家購買碳匯,款項會用在森林保育上,以補償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污染。碳交易簡單說就是把核證減排量(CER)作為商品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(ETS)買賣,碳排放權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。而如何計算碳匯及認證,就需要威爾森智能減碳專業研發且能精準測量的資訊收集工控系統「偵碳寶」進行收集運算至雲端整合系統生成數據後,提供碳足跡認證單位進行查核,一條龍輔導解決企業馬上要面臨的碳關稅問題。